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简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是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全国性学术类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为搭建我国广大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反映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前沿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推进我国农业环保事业的发展。主要报道交流农业资源、农业环境等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杂志文章特色
1《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题名:应简明、具体,正确表达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应尽量不用副标题。
2《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作者及单位:一般不超过7人,仅限直接参与者或具体指导者,并能就论文内容进行答辩者,标明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为论文提供帮助的其他人可写在致谢项下。
3《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摘要:采用报道式文体,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创新内容,给出重要结果和数据,并有自明性,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文字表述需规范准确,字数应不少于250字。
4《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关键词:列出3~8个,关键词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提供的规范词。
5《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参考文献:应择最新、最主要的文献列入,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以“[序号]”的形式标注在文内引用处),且按在文内出现的顺序编号。待发表和非公开出版物请勿引用。对加“等”。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农业生态与环境,养分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质资源,农业资源,战略与综述,区域绿色发展,生态农业,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战略与管理,刊说:封面文章作者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CAAS-XTCX2016015)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专刊_土壤固碳培肥,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报告,耕地系统认知,检测分析方法,乡村环境,生物质资源利用,水资源与水环境,硒资源专栏,水资源,乡村环境专栏,农产品安全,重金属污染防治,数据挖掘与信息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人居环境与景观规划,特约专栏:耕地质量与粮食安全,农村改厕技术与模式,面源污染防治,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特约专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养分资源管理,特约专栏:滨海湿地保护,特约专栏:低污染水及其污染物来源、净化与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信息,耕地生态保护,土地大数据,农业碳氮循环,土壤微生物资源,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农业大数据,观点
摘要: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作、免耕、旋耕、深耕等对土壤耕层的研究结果,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团聚体、土壤入渗、土壤重金属、土壤呼吸及根系特征等方面,探讨耕作模式对健康土壤耕层构建的影响,并就耕作体系、系统定位、耕作效率、适生作物方面指出目前土壤耕层研究不足,从因地制宜发展耕作方式、建立综合性耕作体系、加快耕作新型农机的研究应用、开展农田小气候环境系统研究方面展望了构建健康理想耕层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为农业生产中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摘要:套袋技术已在水果生产栽培中广泛运用,各种套袋处理对农药残留产生的影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套袋处理的施药方式、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套袋材料、套袋层数,农药的类型(内吸、非内吸),果实不同部位(果皮果肉)、作物品种等因素对农药残留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药方式对农药残留的影响较大,采用套袋后施药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农药残留,套袋前施药,农药残留量可能会有所增加;施药浓度、农药的类型、果实部位和品种4个因素之间对农药残留的影响相互联系,条件不同,残留量存在差异;多次施药,套袋也能显著降低农药残留量,并将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同的套袋材料均可降低农药残留量;套袋层数越多,农药残留量越少。
摘要:施用生物刺激素所带来的改土抗逆促生功能对于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提质增产十分有效,深受功能性肥料行业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生物刺激素概念入手,总结了市场上普遍应用的腐植酸、氨基酸、海藻提取物和促生菌的功能特性和作用机制,并归纳了含有这些物质并可作为功能水溶性肥料载体的废弃物资源种类及应用特点,探究其与活性物质复配制备功能水溶性肥料的工艺关键,以期为实现废弃物增值化利用,实现集约化生产中肥料减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目标提供产品支撑。
摘要: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是生物肥料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文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纯化根际促生菌,进行菌株鉴定,测定其促生能力。经过16S r DNA测序比对,筛选得到解磷菌4株(Bacillus pumilus LZP02,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8,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LZP10,Bacillus ginsengisoli LZP05),溶磷菌3株(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Bacillus oryzaecorticis LZP04,Bacillus ginsengisoli LZP07),解钾菌3株(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1,Bacillus subtilis LZP06,Bacillus licheniformis LZP09)。养分转化能力测试结果表明,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1和Bacillus subtilis LZP06解钾能力较好;Bacillus pumilus LZP02和Bacillus huizhouensis LZP05解磷能力较强;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和Bacillus ginsengisoli LZP07溶磷能力较好。对养分转化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激素分泌能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菌株均能产生生长素、赤霉素,均具有合成铁载体的能力。综合分析菌株养分转化与激素分泌能力发现,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Bacillus huizhouensis LZP05和Bacillus subtilis LZP06促生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成果为水稻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摘要:针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及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需求,以"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认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例,统计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类别及比例,并结合全国典型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现状对其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模、不同畜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生猪、奶牛、肉牛养殖采用储存农用模式处理粪便的占75%以上,蛋鸡、肉鸡养殖采用粪便生产有机肥的占65%左右,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与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养殖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规划不合理、养殖清洁生产严重不足、区域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选择不当是当前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点评详情